服务相关资讯
OCTSUNSHINE NEWS
培训相关资讯
OCTSUNSHINE NEWS
月嫂加盟相关资讯
OCTSUNSHINE NEWS
北京“护理员职业认证”推广:持证保姆的薪资溢价与市场接受度
北京“护理员职业认证”推广:持证保姆薪资溢价显著,市场接受度呈区域分化特征
一、政策驱动:职业认证体系加速构建,持证率目标明确
根据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30年(“十五五”末),北京养老护理员持证率需达80%以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授权5家用人单位及2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截至2023年底,北京已有超1700人次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政策推动下,持证保姆供给量年均增长约25%。
二、薪资溢价:持证保姆月薪普遍上浮15%-25%,核心技能决定溢价上限
1、基础认证溢价:
持有“养老护理证”或“急救证”的保姆,月薪较无证者高15%-20%。例如,朝阳区某家庭招聘照顾半自理老人的保姆,无证者月薪约6500元,持证者可达7500-8000元。
2、高阶技能溢价:
掌握压疮护理、康复训练、导尿等医疗辅助技能的保姆,月薪可突破1万元。海淀区某家庭为失能老人招聘保姆,要求24小时陪护及急救技能,最终签约薪资达1.2万元/月,较基础护理溢价40%。
3、区域差异:
核心城区(如东城、西城)因老龄化程度高、家庭支付能力强,持证保姆溢价空间更大。例如,东城区某家庭招聘持证保姆照顾失智老人,薪资较郊区同类型服务高20%。
三、市场接受度:需求刚性驱动接受度提升,但供需错配仍存
1、需求侧:老龄化加速释放刚需:
北京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超20%,失能失智老人超40万。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扩大家政服务供给,但专业护理员缺口仍达40%以上。家庭对持证保姆的需求集中于三类场景:
· 失能老人护理:需24小时陪护及医疗辅助技能;
· 失智老人照护:需行为干预及心理疏导能力;
· 术后康复护理:需康复训练及用药提醒技能。
2、供给侧:培训与认证体系逐步完善:
“十月阳光”等机构通过系统化培训(如老年护理、康复训练、急救技能等课程),帮助保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5年,北京市属医院新入职护士规培考官认证工作已覆盖16家医院,考核认证96名新考官,为护理员职业认证提供了标准化参考。
3、供需错配:结构性矛盾突出:
· 区域错配:核心城区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郊区供给过剩但需求有限;
· 技能错配:家庭对高阶技能需求增长(如失智老人照护),但持证保姆多集中于基础护理领域;
· 信息错配:部分家庭对职业认证体系认知不足,仍依赖“经验主义”筛选保姆。
四、行业趋势:职业认证成标准化入口,长期护理险推动需求升级
1、职业认证标准化:
随着《关于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的通知》落地,2025-2027年北京将每年培训150万人次家政服务人员,职业认证将成为保姆进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2、长期护理险驱动需求:
北京作为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预计2025年覆盖超800万参保人。保险支付将推动家庭从“自费雇佣”转向“保险+服务”模式,对持证保姆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3、企业角色强化:
“十月阳光”等机构通过“培训+认证+就业”一体化服务,帮助保姆提升技能并对接高端家庭需求。例如,其合作的某高端家政公司,持证保姆占比已超60%,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五、结论:职业认证是保姆职业化的关键路径,但需破解三大难题
1、提升家庭认知:通过社区宣传、政策解读等方式,强化家庭对职业认证价值的认知;
2、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如增加失智老人照护、康复训练等高阶技能培训);
3、完善激励机制:推动长期护理险覆盖职业认证费用,降低家庭及保姆负担。
职业认证的推广正在重塑北京保姆市场格局,持证保姆的薪资溢价与市场接受度将持续提升,但需政策、企业、家庭三方协同,以破解供需错配难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齐全 优惠多多】
速扫码联系

微信号:189-1002-0275